近年來,注會行業熱點紛呈。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未雨綢繆,及早提醒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在2002年中報審計中謹慎執業;江蘇省注協就縱橫國際改聘會計師事務所事宜,建議接任的事務所發表適當的審計意見。注會已不象以前那樣對上市公司言聽計從了,接二連三地對上市公司說“不”。這些跡象表明,注會行業在悄然發生變化,行業自律漸成氣候。
據有關統計,包括縱橫國際和內蒙宏峰在內,在上市公司2001年年報中約有21家被注冊會計師出具了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,創出歷史新高。行業規范、引導的加強和風險意識的喚醒,是注會執業發生變化的內在原因。一方面,國內外會計造假案件的頻繁爆發,中天勤等一批會計師事務所轟然倒下,社會各界對會計造假高度重視及隨之而來的口誅筆伐,為注會帶來了巨大的外部壓力。財政部開展的會計質量大檢查,以及證券監管部門早先提出的由五大進行補充審計的通知,也給國內注會行業當頭一棒。
與此同時,作為準官方的注會管理機構——中注協也在加緊行動。除獨立審計準則等的完善外,中注協為規范和引導行業誠信建設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:組織各地注會協會對上市公司年報審計進行檢查;對具有證券從業資格的會計師及事務所實施年檢制度;建立業務報備制度和談話提醒制度;出臺注會職業道德規范指導意見,等等。尤其是職業道德規范指導意見,對會計師事務所競相壓價、不顧質量惡性競爭,面對干預和壓力出具不實審計報告等頑疾,對癥下藥,對注會的獨立性提出了系統要求。
中注協秘書長陳毓圭表示,下一步,中注協將盡快制定行業誠信建設綱要,把上市公司、金融、證券、保險等領域的審計業務列為監管重點;繼續把提高執業的獨立性作為行業建設的重要內容;將特別關注上市公司審計中“炒魷魚、接下家”的情況,對事務所及時作出警示和指導。
盡管行業自律功不可沒,但業內專家進一步提醒,會計造假是個復雜的問題,僅有行業自律還是不夠的。財政部審計準則中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黃世忠指出,注會的職責不在于發現舞弊,而在于對財務報表的公允性發表意見,企業如刻意造假的話,注會是很難發現問題的,這就注定了社會期望和注會職責之間的差距。因此,會計造假的遏止需要多方面的努力,包括政府監管、司法介入、行業自律、輿論監督在內的全方位監控;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進和完善;會計、審計制度建設和制度安排(如輪換制度)等。國外的經驗表明,遏止會計造假將是伴隨經濟發展歷程的一項長期性工作。
- 發表評論
- 我要糾錯